,使混凝土表層結構更加致密。
二、地面起砂的原因分析
1、水泥砂漿拌和物水灰比過大,降低了抹面層的強度
。
2、不了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地面壓光過早過遲
。
3、養(yǎng)護不適當
,水泥地面完成后,如果養(yǎng)護天數(shù)不夠
,在干燥環(huán)境中水分迅速蒸發(fā)
,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會受到影響致使水泥砂漿脫水而影響強度和抗磨性。
此外,地面澆水過早,也會導致大面積脫皮,砂粒外漏,使用后起砂。
4、水泥地面過早使用
。水泥地面在尚未達到足夠強度就上人進行下道工序,使地面受到破壞,容易起砂。冬季尤其嚴重(如開張普樂頭用戶在巷道中打地板,發(fā)現(xiàn)邊部起砂,施工時間陰歷正月底)
5、凍害
。
冬季施工未封閉門窗或無供暖設備,造成凍害,致使起砂
、脫皮。
6、新抹地面冬季使用不當
。
冬季在新做的水泥地面房間內(nèi)生火升溫,燃燒時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是有害的,它和水泥砂漿面層接觸后
,與水泥尚未結晶硬化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
。
阻礙水泥砂漿內(nèi)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進行,從而顯著降低地面面層的強度,常常造成地面起砂
。
7、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a、水泥強度低或用過期水泥,受潮與結塊水泥,這種水泥活性低
,嚴重降低面層強度和耐磨性能
b、砂含泥量大。地面用砂含泥量超過
10%,地面面層強度降低
20-50%,粘結力差
,嚴重造成地面起砂。
C、砂子過細
。
砂表面積大,拌合時需水量大,水灰比增大
,強度降低。
三、水泥初凝與終凝時間間隔太短為何容易起砂
?
水泥地面澆筑完后,應掌握適當?shù)拿鎸訅汗鈺r間 。如果面層壓光時間過早
,砂漿或混凝土表面會有一層游離水,不利于消除表面孔隙和氣泡
,會直接影響水泥表面的強度
。如果面層壓光時間過晚,水泥已經(jīng)凝結硬化
,表面較干
,此時壓光會破壞水泥表面強度,影響水泥地面的耐磨性
,面層也容易起砂
。如果水泥表面已終凝硬化,此時還灑水濕潤并強行抹壓
,則會造成該處水泥表面結構破壞
、強度降低,很容易導致起砂
。
因此,水泥地面澆筑完后,要選擇適宜的收光時機
。應根據(jù)混凝土強度等級
、溫度、濕度等因素
,掌握好表面抹壓的時機
。早了壓不實,而且混凝土表面會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干縮裂縫
;晚了壓不平
,不出亮光。在初凝以后終凝以前(混凝土表面用手按有凹坑且不粘手以前)對水泥砂漿進行抹壓平
,這是保證混凝土表面密實
、提高混凝土表面強度和防止混凝土表面起砂的重要步驟
。在收光次數(shù)上不宜超過
3次,一般兩次即可。而在不利條件下
,比如冬季施工水泥地面時,宜一次成型
,砂漿應干些
。
要滿足水泥在初凝以后、終凝之前進行收光的要求 ,就必須使水泥初凝與終凝時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
。如果時間間隔太短,在一些大工程中
,往往一次性施工的水泥地面很大
,要想在短時間內(nèi)全部完成水泥地面面層的收光、壓光
,往往辦不到
。
四、水泥砂漿地坪起砂的原因分析
1 、原因之一:
砂漿稠度過大(即水灰比過大) ,水灰比越大,水泥砂漿強度越低
。所以在施工時用水量過多
,將大大降低面層砂漿強度,走動后表面就會出現(xiàn)松散的水泥灰
。
2 、原因之二:
不了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工序安排不恰當 ,以及底層過干或過濕等
,造成地面壓光時間過早或過遲。壓光過早
,水泥的水化作用剛剛開始
,凝膠尚未全部形成,游離水分還比較多
,還會出現(xiàn)表面游浮水
,降低水泥砂漿面層強度;壓光過遲
,水泥已終凝硬化
,水泥砂漿表面層的毛細孔及抹痕無法消除,并且還會擾動已經(jīng)硬化表面
,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面層強度和抗磨能力
。
3、原因之三:養(yǎng)護不當。水泥進入硬化階段
,水泥的水化作用還將繼續(xù),并且向水泥顆粒內(nèi)部深入
,水化作用越深入
,水泥砂漿強度也不斷提高。水泥在水化作用時由于缺少水分而影響水化作用
,就會減緩硬化速度甚至停止硬化
,致使水泥砂漿脫水而影響強度和抗磨能力。
4
、原因之四:成品保護不力,水泥地面砂漿強度未達到一定強度就上人走動或進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面遭受摩擦導致起砂。水泥砂漿地坪或因受凍破壞黏結力,形成松散顆粒。
5
、原因之五:原材料不合要求。水泥標號低,砂子粒徑過細也會出現(xiàn)水泥砂漿面層起砂。
五、水泥砂漿地坪空鼓
1、原因之一:基層表面不干凈及基層表面太光滑。在裝飾施工過程中,一般是先頂棚、墻面 ,后地坪
。故而在地坪施工時,基層表面有浮灰漿膜及其他建筑污物
,尤其是室內(nèi)粉刷的石灰砂漿
,粘污在樓板上,極不容易清理干凈
。這些表面浮灰嚴重影響基層與面層之間的粘結力
。基層表面太光滑
,在現(xiàn)澆鋼筋砼樓板澆搗成型過程中
,砼表面處理不夠平整粗糙,導致基層與面層粘結力不足,致使面層空鼓
。
2
、原因之二:基層表面過于干燥或基層表面有積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鶎颖砻孢^于干燥
,鋪設砂漿后,致使砂漿失水過快而強度不高
,再者基層表面過干
,基層表面就會吸附一層粉層,這層粉層起到了面層與基層之間的隔離作用
,致使基層與面層粘結不牢
,致使空鼓。
3
、原因之三:在施工水泥砂漿地坪時一般會在基層表面上刷一層素水泥砂漿,操作時如刷漿時間過早,所刷的水泥漿已風干硬化,不但沒有增加粘結力,反而起到基層與面層之間的隔離作用。如用先撒干水泥用掃漿法施工,就會導致水泥漿濕干不均,這是導致水泥地坪空鼓的隱患之一。
六、水泥砂漿地坪開裂的主要原因
主要是地坪面積大,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收縮過大。
1、所用的水泥安定性差或剛出磨的熱水泥。所用的水泥在凝結硬化時收縮量大,在同一樓層中采用不同品種或不同標號的水泥混雜使用,凝結硬化的時間及凝結硬化時的收縮量不同而造成面層裂縫。
2、砂子粒徑過細或含泥量過大
。砂子粒徑越細表面積越大,吸附在砂子表面的水泥漿量將隨之增加,所以在水泥用量不變的情況下,水泥砂漿的強度將降低。再者砂子中含泥量過大,水泥砂漿中泥土在硬化脫水過程中體積將收縮,致使地坪表面裂開
。
3、養(yǎng)護不及時或不養(yǎng)護。水泥砂漿終凝后
,水化作用還將延續(xù)
,在溫度高、空氣干燥的季節(jié)里
,若不養(yǎng)護或養(yǎng)護不及時
,就會出現(xiàn)水泥面層干縮裂縫
。
4
、水泥砂漿過稀或攪拌不均勻,導致砂漿的抗拉強度降低,則水泥砂漿整體面層一旦受到拉應力,就會出現(xiàn)水泥面層開裂現(xiàn)象。
5
、回填土質量差。回填土的土質差或夯填不實,使地面面層完成后,地面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陷和裂縫,再有大面積地面未留施工縫及結構產(chǎn)生變形都會使地面面層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