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凝土表面起粉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1
1)混凝土表層的水灰比大于混凝土內(nèi)部
,表層水化產(chǎn)物之間搭接不密,空隙率大。2)混凝土養(yǎng)護不當
,施工早期水分散失過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層的水泥得不到足夠的水分進行水化。2、檢測混凝土表層中水泥的水化程度
,可幫助判別“起粉”的原因表層水泥水化程度較高主要是由于泌水所致,表層水化程度較低則主要是施工養(yǎng)護不當所致
3
3.1 混凝土的配合比
3.1.1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結(jié)硬化的時間越長
3.2.2 混凝土中外加劑摻量過多
3.2 混凝土的組成材料
3.2.1 砂石集料含泥較多時,會嚴重影響水泥的早期水化
3.2.2 砂的細度模數(shù)越大
3.2.3 礦物摻和料的顆粒發(fā)布同樣也影響著混凝土的泌水性能,若礦物摻和物的細顆粒含量少、粗顆粒含量多
3.2.4 粉煤灰過粗,微細集料效應減弱
3.2.5 水泥的凝結(jié)時間、細度
3.3施工與養(yǎng)護
3.3.1施工過程中的過振并不是將混凝土中密度較小的摻和料或混合材振到了混凝土的表面
3.3.2當混凝土表層的水泥尚未硬化就灑水養(yǎng)護或表面受到雨水的沖刷時
3.3.3在混凝土的施工與養(yǎng)護過程中,太陽暴曬或天氣非常干燥的時候
3.3.4因此,施工與養(yǎng)護方法應根據(jù)不同的氣候條件
4、如何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起粉現(xiàn)象
4.1 混凝土本身要具有較好的保水性
4.2 施工過程要防止振搗過度造成混凝土嚴重的離析和泌水
4.3 施工后要注意及時養(yǎng)護,既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之前就被雨水沖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過大
二、地面起砂的原因分析
1
2
3
4
、水泥地面過早使用。水泥地面在尚未達到足夠強度就上人進行下道工序,使地面受到破壞5
6
7
a
b、砂含泥量大
C
、砂子過細。砂表面積大,拌合時需水量大,水灰比增大,強度降低。
三
、水泥初凝與終凝時間間隔太短為何容易起砂?水泥地面澆筑完后
,應掌握適當?shù)拿鎸訅汗鈺r間。如果面層壓光時間過早,砂漿或混凝土表面會有一層游離水,不利于消除表面孔隙和氣泡,會直接影響水泥表面的強度。如果面層壓光時間過晚,水泥已經(jīng)凝結(jié)硬化,表面較干,此時壓光會破壞水泥表面強度,影響水泥地面的耐磨性,面層也容易起砂。如果水泥表面已終凝硬化,此時還灑水濕潤并強行抹壓,則會造成該處水泥表面結(jié)構(gòu)破壞、強度降低,很容易導致起砂。因此,水泥地面澆筑完后
要滿足水泥在初凝以后
、終凝之前進行收光的要求,就必須使水泥初凝與終凝時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如果時間間隔太短,在一些大工程中,往往一次性施工的水泥地面很大,要想在短時間內(nèi)全部完成水泥地面面層的收光、壓光,往往辦不到。
四
、水泥砂漿地坪起砂的原因分析1
、原因之一:砂漿稠度過大(即水灰比過大),水灰比越大,水泥砂漿強度越低。所以在施工時用水量過多,將大大降低面層砂漿強度,走動后表面就會出現(xiàn)松散的水泥灰。2
、原因之二:不了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工序安排不恰當,以及底層過干或過濕等,造成地面壓光時間過早或過遲。壓光過早,水泥的水化作用剛剛開始3
4
、原因之四:成品保護不力,水泥地面砂漿強度未達到一定強度就上人走動或進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面遭受摩擦導致起砂。水泥砂漿地坪或因受凍破壞黏結(jié)力,形成松散顆粒。5
、原因之五:原材料不合要求。水泥標號低,砂子粒徑過細也會出現(xiàn)水泥砂漿面層起砂。
五、水泥砂漿地坪空鼓
1
、原因之一:基層表面不干凈及基層表面太光滑。在裝飾施工過程中,一般是先頂棚、墻面2、原因之二:基層表面過于干燥或基層表面有積水
3
六
主要是地坪面積大,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收縮過大
1
2
3
4、水泥砂漿過稀或攪拌不均勻
5
【 收藏本頁 】 【 打印文件 】 【 關(guān)閉窗口 】 |